1月31日,延安市生态环境局举行2024年第一场新闻发布会。
延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办公室副主任樊勇在会上表示,2023年,延安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向好,综合指数为3.68,位居全省第三;优良天数为323天,位居全省第三;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二;无人为因素导致的重污染天气发生。
积极推广新型燃料,足额配备生物质专用炉具,完成炉具改造15800余台,设置生物质燃料销售点42个,配送生物质颗粒6400余吨。严肃查处燃杂燃非,以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区域93个村庄(社区)和12个县(市、区)山体、沟道、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建立散煤监管联动协查机制。加大散煤监管力度,实行“禁燃区”内散煤销售网点动态清零。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利用“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或深翻或旋耕”技术,开展秸秆青(黄)贮、颗粒制作等产业化、饲料化资源利用。持续推进清洁取暖,截至2023年底,市区及县城区清洁取暖率均达到100%,农村地区达到60%。
针对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特点,延安制定了进一步强化今冬明春污染天气防治“七条措施”、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全面落实各项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一是扎实开展扬尘污染治理,标准化管控工地扬尘,精细化管控道路扬尘,规范化管控堆场扬尘。二是持续开展散煤治理,全面完成清洁能源改造任务,全面把控指定煤种质量,全面监管燃煤锅炉烟气排放。三是综合管控燃放行为,严管燃杂燃非现象,严查烟花爆竹燃放,严防露天焚烧行为。四是加强联防联控,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挥牵头抓总职能,强化统筹调度,督导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同时,建立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和专家定期会商制度,针对超标临界污染提前发布预警预告,提出具体管控措施,指导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五是实施重污染天气应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陕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陕西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延安市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等,我市于2024年1月30日印发了《延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延政办函〔2024〕15号),切实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优化重污染天气应急机制,高水平应对重污染天气,降低重污染天气危害提供了制度保障。
下一步,延安将继续紧盯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一目标,精准把握重点污染时段,采取更加精细的治理举措,做好春节前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一是紧盯338天目标任务,坚定“微克必争,每日必争”的信心和决心,坚持临界管控、保良控高的思路,全力抓好今冬明春污染天气防治“七条措施”落实,并延伸至全年全时段、全过程,精准分析研判,及时预警预报,上下联动应对,确保能争抢的优良天数一天也不放过,做到以天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争完成今年省考338天的目标任务。二是紧盯烟花爆竹燃放。加强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预警预报,提出管控措施,做好禁燃禁放区域周边烟花爆竹燃放管控和巡检巡查工作,引导群众避开敏感时段和敏感区域燃放烟花爆竹,特别加强城市建成区重点时段的一线管控工作。三是紧盯燃杂燃非管控。以市级城区大气污染治理区域93个村庄(社区)为重点,严把13个煤检站入口关,足额配备生物质专用炉具和燃料,建立散煤监管联动协查机制,严肃查处山体沟道居民、沿街商户燃烧竹胶板、散煤及使用非指定炉具等行为。四是紧盯机动车辆管控。严格执行禁限行方案,强化禁限行措施,加大路检抽查力度,严查冒黑烟、超标车辆上路,不断强化重点区域周边主干道交通疏导,有效缓解重点时段交通拥堵问题,持续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