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底,暖风拂过鄢家镇的田野,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收割后的秸秆整齐地铺展在田间,有的等待着被机械打碎还田滋养沃土,有的则被打捆装车,即将运往养殖场和板材厂实现循环利用。
“以前每到收割时期,虽然镇上村干部随时都在宣传巡逻,但一到晚上还是‘狼烟四起’,现在有了回收利用的渠道,秸秆反而变成宝了。”罗江区鄢家镇种粮大户文丽说道。
这得益于鄢家镇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循环的发展理念,探索“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模式,构建起“收储运为先、多元利用综合发力”全链条体系,曾经“一烧了之”的农田秸秆,化身成为牲畜的营养餐、土壤的优质肥,踏出了一条“变废为宝”新路子。
禁烧秸秆,堵住火源关口。“线上+线下”全域动员,多元化宣传秸秆燃烧的危害,签订承诺协议书,引导村民改变观念,由“我要烧”变为“不愿烧”。2025年,镇村组三级联动组建宣传队伍20支、128人,悬挂宣传条幅13幅、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确保全镇“不见烟雾、不见火光、不见黑斑”。
疏通渠道,推动秸秆饲料化。通过“农场+村社+农户”模式,发动农户将可利用的秸秆有序搬运至指定收集点,养殖户打包储存饲料化回收。2025年,酉星智慧家庭农场预计回收秸秆500吨,用于肉牛养殖,预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降低企业50%饲料成本。
疏减难度,推进秸秆肥料化。成立辖区大户还田联系队伍,引导交通便利村社通过收割机械作业直接粉碎还田肥料化,预计今年小麦、水稻秸秆还田4300亩。引导交通不便的村就近就地利用边角地块堆肥。预计全年秸秆堆肥达9000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紧盯秸秆田间收集、储存运输、加工利用的关键环节,以秸秆燃料化、饲料化、肥料化利用为重点,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经营主体,健全完善储运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的秸秆综合利用运行机制。”罗江区鄢家镇经发办主任王宝珠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