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最终去了哪里?在融安,它们竟然变成了电能和热能,为城市供电供热。
融安垃圾发电项目是广西投资集团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位于桂北山区。该项目通过吸纳城乡及周边地区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

从填埋到焚烧:垃圾处理模式迭代升级
6月25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向融安县乡道,一辆辆密闭式垃圾运输车已悄然穿梭其间,驶向一处处地埋式垃圾收集点。这些“绿色使者”每日承载着全县及周边约490吨生活垃圾的重任,将这些曾经令人头疼的垃圾送往发电厂,转化为清洁电能。
在发电厂卸料大厅,运输车将垃圾倾泻至巨型垃圾库进行发酵处理。通过自然沥出渗滤液后,机械爪将发酵后的垃圾送入焚烧炉。“我们采用国际先进的炉排焚烧技术,炉膛温度始终保持在850摄氏度以上,确保垃圾充分燃烧。”融安垃圾发电项目负责人介绍道,该项目每小时可发电12兆瓦,2024年全年发电量达3000万千瓦时,预计今年发电量将突破6000万千瓦时。

能源循环利用:蒸汽供热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汽轮机房内,高速运转的发电机组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而剩余蒸汽则通过管道输送至周边香杉板材生产企业。这一能源循环模式不仅提升了发电效能,还直接惠及下游企业。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该项目已向12家企业输送蒸汽9379.1吨,助力企业降低用能成本,推动园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改用稳定清洁的蒸汽后,安全生产和环保效能大幅提升,企业更有信心加大技改投入,走绿色发展之路。”大森林木业副总经理卢松表示,蒸汽供热模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关键支持。

生态与工业共振:乡村振兴绘就新画卷
从垃圾填埋到资源再生,融安县以垃圾发电项目为支点,探索出一条“农转工”的绿色发展路径。在这里,现代化厂房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生动展现着生态保护与工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我们正在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整合生物质发电、风电、光伏发电等项目,构建多元化绿色能源体系。预计到2030年末,全县新能源产业产值将突破20亿元。”融安县发展和改革局负责人李燕回介绍说。
融安的实践证明,绿色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这样的绿色奇迹在各地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