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堆废木料、废纺织品、废纸、废塑料走出工厂,最终变成替代煤炭的清洁燃料 —— 这不是科幻,而是上海正在实践的 “固废资源化” 奇迹。

变废为 “宝”:RDF 如何重塑固废价值?
在上海交投固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一场 “魔法变身” 每天都在发生:原本将被填埋或者焚烧的可燃性固废,摇身变为粒度均匀、热值比肩普通燃煤的RDF 燃料,其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相比煤炭燃烧大幅降低,二噁英类物质排放量更是比直接焚烧垃圾减少 90% 以上。
作为国内首个 RDF 团标,在上海市循环经济协会立项到发布,用时一年多,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产学研合作,将技术创新贯穿于全链条:从原料端严格筛选不含氯的工业固废,到生产端实现智能化精准处理,再到应用端匹配水泥窑、电厂、燃煤锅炉等场景,让固废从 “环境负担” 转化为 “能源资源”。

减碳增效:一组数据看懂 RDF 的 “绿色账本”
向土地占用 “做减法”
一条 1吨 RDF ,可消化 1.2-1.5 吨原生垃圾(按含杂率 20%-30% 计),延长填埋场使用寿命,为城市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
为化石能源 “找替身”
1吨 RDF约可减排1.5吨二氧化碳 ,RDF 正替代煤炭 “上岗”。若按替代煤炭计算,每吨RDF可减少0.5~0.7吨煤炭的开采,让矿山生态得以休养生息。
给温室气体 “上枷锁”
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温室效应约是二氧化碳的 28倍。1吨RDF可减少0.054吨甲烷排放,同时通过分选去除氯等有害物质,从源头降低二噁英污染风险。

无废城市新路径:从 “技术领先” 到 “生态闭环”
如今,RDF 的故事仍在升级 —— 高品质 RDF 绿色燃料,瞄准绿色甲醇原料领域,推动 “固废 - 燃料 - 化工” 产业链深度融合。这一探索不仅契合 “双碳” 目标,更勾勒出 “零废弃、全循环” 的城市发展蓝图:
• 对企业:工业固废处理成本降低,能源采购多了低碳选项;
• 对市民:垃圾填埋异味减少,空气质量提升,生活环境更宜居;
• 对城市:固废资源化率提高,循环经济模式为高质量发展筑基。
结语:每一吨工业固废,都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从一纸废团、一块废抹布、一块废垫仓板到清洁燃料,RDF 的蜕变印证着:无废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的 “硬实力”,更需要全社会参与的 “软合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固废通过科技赋能实现 “重生”,为城市减碳按下 “加速键”,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上海的每一寸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