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科院自主研发的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SRJET)技术成功许可道达尔能源(TotalEnergies)与中国石化合资项目,实现首次国际许可,标志着中国石化可持续燃料领域绿色低碳核心技术走向世界,将为全球航空业绿色低碳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绿色低碳 为航空业减排未来之星
生物航煤是以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既能减少对石油基燃料的依赖,又可借助生物质的碳中和特性降低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
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可减少50%以上,是全球航空业减排的重要手段。如果能将我国目前每年消费的3000万吨航煤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0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5亿棵、超过3000万辆轿车停开一年。

原始创新 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
2011年前,国内尚无商业化生物航煤产品及适航体系。石科院勇挑重担,与镇海炼化等单位密切合作,先后完成了原料筛选、技术路线设计和工艺条件优化、催化剂配方定型、工业放大等研究工作。
研发团队自主创新,构建起“两段三区”分子重构反应体系,通过碳碳双键加氢饱和、加氢脱氧、碳链异构的加氢反应分区调控。同时,创制了高稳定选择性脱氧催化剂和高选择性链烷烃异构催化剂,研发出系列配套催化剂,形成了突破性的中国石化生物航煤生产(SRJET)技术,产品质量及工艺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技术水平:
广泛的原料适应性,原料来源可以包括棕榈油、蓖麻油、棉籽油等多种动植物油脂,还有俗称“地沟油”的餐饮废油;
适用于复杂原料体系的优化工艺设计、具有高抗水热稳定性的加氢处理催化剂和具有高异构活性的加氢转化催化剂;
规模化生产能力;
出色的工艺稳定性和可靠性。

快速应用 工业实践实现科技赋能
2011年9月,镇海炼化采用SRJET技术首次生产出合格的生物航煤产品,命名为“中国石化1号生物航煤”。
2014年2月12日,中国石化获得民航局颁发的我国第一张生物航煤适航许可证。
2015年3月21日,加注1号生物航煤的海航HU7604航班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后平稳降落在北京国际机场,生物航煤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石化成为国内首家拥有生物航煤自主研发生产技术并成功投入商业化应用的企业,填补了国内空白。
2017年12月22日,加注1号生物航煤的海航HU497航班波音从北京飞抵美国芝加哥奥黑尔国际机场,生物航煤实现首次跨洋商业载客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2022年12月,SRJET技术生产的生物航煤完成首次货运国际飞行。此后,又成为空客(中国)天津工厂新造大飞机初装油,并相继在国内航线东航、南航、国航、多彩贵州航空以及国际货运航线投用。
2024年6月5日,采用SRJET技术生产的生物航煤加注国产大飞机C919并成功试飞,填补了国产生物航煤在国产机型加注的空白,证明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航煤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

有口皆碑 卓越实力赢得行业认可
目前,石科院SRJET技术已成功实现从技术研发到商业飞行、客运到货运、国内到国际航线的三层跨越,推动我国生物航煤从规模化生产迈向商业化应用新阶段,赢得行业一致认可。
2022年,SRJET技术在镇海炼化10万吨/年工业装置实现规模化生产,获亚洲首张RSB可持续认证,为中国石化生物航煤走向全球市场奠定了基础。作为可持续生物材料、生物燃料和生物质生产领域同行评审的全球认证标准,RSB是目前业界最高的可持续标准之一,特别在航空减排领域,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生物航空燃料SAF可持续认证标准。
2023年11月起,石科院牵头承担“我国发展生物航空煤油的关键技术和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研究项目,深入研究我国生物航空煤油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分析了我国生物航空煤油产业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结合我国现有资源状况、技术研究进展、碳减排目标和产业政策,明确了我国生物航空煤油产业发展思路。2025年2月,经中国工程院评审组一致认定,项目综合评价结果为“优”,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生物航空煤油行业发展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近日,SRJRT技术成功通过道达尔能源以全面性、严苛性和专业性著称的“ProQual”技术评级体系,首次许可国际项目,正式走向全球市场。
下一步,石科院将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开展生物航煤技术升级迭代,为国内及全球民航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