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湖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动农业转型、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彻底扭转“处处焚烧、遍地闲置”的旧局面,将“生态包袱”转化为“绿色财富”,探索形成具有洪湖特色的综合利用路径。2024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高达95.8%,全年利用秸秆57.4万吨,逐步形成以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为主,原料化、基料化为辅的“五化并举”多元利用新格局!

强化“责任链”,拒绝“一烧了之”思想
洪湖成立市级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领导小组,打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作机制,构建“市—镇—村—组”四级责任体系。依托“蓝天卫士”智能监控系统,实现“人防+技防+宣传”三合一,让秸秆禁烧成为群众自觉行动。同时,印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组织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开展深翻还田、腐熟堆沤等技术指导。政策支持同步到位,每年投入财政奖补超百万元,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撬动社会资金3600万元参与产业链建设,真正实现“以用促禁”。
打通“供应链”,破解“收储不畅”难题
洪湖创新构建“户清理、组收集、村转运、镇集中、县统筹”的收储运网络,推动秸秆从分散到集中、从废料到资源。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对搂草机、打捆机、粉碎机等农机实行应补尽补。2024年共补贴农机具1237台(套),补贴金额1408万元,大幅提升机械化、智能化收储水平。积极引进和培育市场化主体,全市已有16家秸秆利用企业参与收、储、运、加、销等环节。推广“市场主体+村委会+农户”的订单收集模式,以及“利用主体+运输企业+收储主体”的一条龙服务,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
完善“产业链”,解决“利用不够”问题
洪湖不断拓展秸秆利用场景,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秸秆变饲料:与大型养殖场合作,推广黄贮、微贮等技术,发展“秸秆—饲料—肥料”过腹还田,推动种养循环;秸秆变燃料:支持生物质发电厂、成型燃料企业能源化利用,年消耗秸秆3万吨,助力清洁能源发展;秸秆变菌菇:以秸秆为基料种植大球盖菇、平菇等,形成“秸秆—菌菇—菌渣—有机肥”生态种植链。2024年,全市“五化”利用秸秆57.4万吨,肥料化、能源化、饲料化利用占比持续提高,“绿色财富”效益日益凸显。
下一步,洪湖将继续深化“三链融合”,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与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培育紧密结合,让曾经的“田间废弃物”真正成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