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碚的田间地头,曾经被视作废弃物的秸秆,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变身”。今年8月,位于柳荫镇的首家生物质颗粒加工厂正式投入运营,让这些往日让人发愁的农业废弃物焕发出新的价值。
据了解,该厂以回收秸秆、枯枝杂草等农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加工制成可燃生物颗粒,不仅解决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来源。截至目前,该厂已从静观镇、金刀峡镇和柳荫镇等镇街回收秸秆100余吨,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近日,在生物颗粒加工厂只见厂区内机器设备有序运行,成捆的秸秆、枯枝等原料,经过传送带送入粉碎机,被迅速打碎成细小碎屑。随后,这些碎屑通过高温高压设备压制成一颗颗生物颗粒。
该厂负责人沈廷国:“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农户主动参与秸秆回收,减少焚烧现象,同时为本地清洁能源供应提供支持。”

目前,该厂日均处理能力达30吨,产品主要销往本地锅炉用户,农业温室供暖等领域。未来,该厂计划扩大回收范围,覆盖更多镇街,并探索生物颗粒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生物颗粒加工厂的运营是北碚区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发展绿色能源的一个缩影,通过“变废为宝”,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重效益,助力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