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漫步在我市广阔的田野上,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脉搏于细微处清晰可触。其中,秸秆的“角色”蜕变,正是一个绝佳的观察视角。从昔日令人头疼的“废草垛”到如今身价倍增的“多用宝”,一根根不起眼的植物茎秆,悄然在田野间书写着一场关于绿色变革的故事。
田间“转”身 从付之一炬到就地还田
走进城固县上元观镇李家咀村,连片金色的稻浪翻滚,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轰鸣声中,稻粒被快速收集,粉碎后的秸秆碎屑也被均匀撒在田间,成为优质的天然肥料。

▲在城固县上元观镇李家咀村一处稻田里,脱粒后的秸秆被机械粉碎成屑抛洒在田间。
“收割机割茬高度控制在15厘米以下,秸秆粉碎长度不超过10厘米。这种做法籽粒损失率极低,还可以防止农户对其进行焚烧。”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勇介绍,“粉碎后的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还田后经过腐熟分解,能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为下一季作物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村里的种粮大户刘彦鹏对此深有体会:“我今年种植了大概50余亩水稻,以前靠人工收割,十天半个月才能收完,现在采用收割机收割,两三天就全部收割完了,秸秆也还田了,不仅地肥了,空气更清新了!”
跨界“变”身 从田间废弃物到牛羊营养餐
在勉县勉阳街道贾旗村的200余亩玉米地里,一台青饲料收获机正在田间来回穿梭。机器驶过之处,一排排玉米果穗连带着秸秆一起被整齐切割、粉碎,再从出草口倾泻而出,转移到同步行进的运输车厢中。

▲在勉县勉阳街道贾旗村的200余亩玉米地里,青饲料收获机马力全开。
种植户胡华涛从驾驶室探出身来说:“从前这些秸秆处理起来让人头疼,如今成了牛羊的‘营养餐’,一亩地还能多赚200多元!”
据了解,玉米秸秆同步收割粉碎后,会被送往勉县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经过打包处理后再经过贮存发酵,可成为营养丰富的青贮饲料。
“青贮饲料具有气味佳、柔软多汁、适口性好等优点,是饲喂草食家畜的重要饲料。这种饲料卖给牛羊场,节省了养殖成本,性价比更高,实现了种养循环。”该合作社负责人黄建军告诉记者。
工厂“焕”身 从散落田间到工业新原料
秸秆的旅程并未就此结束。在勉县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纪寨分社,条形草支垫成型机正高速运转。合作社另一旁的工人们忙碌地进行着堆码、搬运工作。现场时不时还有农户拉着满满一车稻草来售卖,一派繁忙景象。

▲ 在勉县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纪寨分社,农户拉着满满一车稻草来售卖。
老道寺镇老道寺社区农户张学强刚卖了400多公斤稻草,拿到200多元:“要是不拉过来,烂在地里多可惜。现在既能换钱,还保护环境,真是一举两得。”
该合作社负责人纪建春在厂房内检查产品。在他身后,大量成型的草支垫被整齐码放,静待发往全国各地。

▲ 勉县定军山草制品专业合作社纪寨分社的工人们将草支垫装上车。
“我们生产的草支垫,是运输钢材的支撑物,具有防滑、减震、成本低、结构简单等优势。除此之外,还生产草绳、草帘、草袋子等产品,能消化周边两个乡镇的秸秆,年产值700多万元,带动周边50余人就业。”纪建春说。
眼下,秋收基本结束,汉中的田间地头逐渐褪去“金黄”,但秸秆综合利用的热潮仍蓬勃涌动。据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李勇介绍,全市累计投入联合收割机、秸秆粉碎机、饲草料粉碎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3.2万余台套,预计可收集秸秆总量达57万吨左右。目前,我市的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持续拓宽,综合利用率已超过90%。这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生态蝶变,让天更蓝了,资源不浪费了,农户笑容更甜了。 |